牢记使命 担当作为——三季度全市拉练检查实录(下)
以发展论英雄,以项目见高低。
14日,市委书记丁小强、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远鹤带领市拉练检查团,到咸宁高新区、嘉鱼县、赤壁市、崇阳县和通城县,检查三季度项目建设情况。
一路看,一路听,一路议,一路比,拉练检查团看到了各县区竞相上项目、求发展的良好态势,感受项目建设的“速度“”与“激情”。
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咸宁高新区、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市直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拉练检查。

☆亮点
▲博洛尼现代智能家居产业园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新增智能家居样板间、智能吸塑门板、环保耐磨门板、环保玻璃铝材、现代家居免漆内门等6条生产线。目前新增生产线设备已安装调试完成并投入批量生产,预计年产值可达4.5亿元。
该项目由武汉谷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3亿元,主营农副产品收购加工,主导产品植物提取物。目前部分生产线已开始试生产,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约5亿元。
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主要生产和经营汽车空调检测设备生产和销售。泰路公司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15项国家专利,3项国际专利,公司“制冷剂回收效率提升系统及方法、空调系统压缩机油回收系统及方法”为国际PCT专利。
该项目共分为两期,总投资2亿元建设厂房及综合楼,主要研发、生产和经营综合管廊及维护平台等。一期主要建设两栋钢结构厂房和一栋综合楼,二期主要新建两栋厂房和引进两条先进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亿元。
☆盘点
☆评点
项目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没有项目,抓投资就没有载体;没有项目,抓发展就是空谈。今年以来,咸宁高新区聚焦“三抓一优”、高昂发展龙头,干出了项目建设的新成效。
其主要做法有:做实服务抓项目,大力推进“一窗受理”,坚持“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聚焦效率抓项目,推出项目建设“一个班子成员、一个部门、一个专班、一个特派员”的“四个一”新模式;形成合力抓项目,形成“日报告、周小结、月座谈”的督办机制。
咸宁高新区的做法,本质上是对“三抓一优”的不断深化细化。这再一次证明,“三抓一优”是实现咸宁高质量发展的科学的方法论,是新时代一次宝贵的“咸宁探索”。

☆亮点
该项目于2018年启动,依托东盛科技闲置厂房,通过腾笼换鸟迅速实现潘湾工业园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为装备制造产业。现已建成新旧动能转换展示厅,深圳淞普林、湖北赛迈斯、江苏波镁特、海德派克等多家企业已入驻。
该项目由北京中用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武汉中用汽车零配件有限公司投资新建。主要生产汽车金属隔热制品、吸音隔热复合制品、车用管路及氟塑料密封制品,为克莱斯勒、宝马、大众、奔驰、吉利、佛吉亚、埃贝赫等国内外三十多家汽车厂提供配件。
该项目位于华夏幸福嘉鱼产业新城产业园区,是华夏幸福打造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创新孵化基地,同时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政务服务及技能培训、后勤保障。现已引进武汉洛特福、湖北昌嘉智能制造、湖北铎睿等多家汽车制造上下游企业入驻。
☆盘点
今年来,嘉鱼县紧盯省委“123”、市委“133”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坚持“项目为王”,加速“工业崛起”,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该县坚持创新引领,筑强工业崛起“硬底盘”,面对经济下行、要素趋紧的宏观形势,创新思路换新鞋、走新路,以变促稳、以变突围。坚持项目引领,打造工业崛起“强引擎”,立足打基础、强动力,“三箭齐发”抓项目。坚持环境引领,催生工业崛起“加速度”,结合主题教育、基层减负年、作风效能建设年等活动,全力做优营商环境。
☆评点
常言道: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但具体怎么落实呢?有时就要“各显神通”了。
今年以来,嘉鱼县聚焦“三抓一优”,创新推出“双一工作法”,取得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效果。“双一工作法”即“一线工作法、一事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就是党员干部到一线服务锻炼,问题在一线发现,困难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进,干部在一线成长;一事工作法,就是一个重大项目,一个领导挂帅,一个专班一抓到底。
嘉鱼的实践再次证明,抓工作要善于“创造性贯彻落实”。各级领导干部,既要紧跟中央决策部署,敢于担当、真抓实干,也要练就创造性贯彻落实的过硬本领,敢闯敢试、善作善为。

☆亮点
该项目位于赤壁市陆水循环经济产业园,主要从事废旧石油产品回收、再利用,石油化工新工艺研究开发,石油化工设备、材料及燃料废旧润滑油再生基础油生产和销售,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亿余元。
该项目由赤壁市蒲电环保材料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新建了全新安全厂区,全厂区采用抑尘网封闭,使用全降噪静音式厂房,拥有全封闭环保生产线和10万吨石料存放库,还选用了国内最先进的液压压辊磨。
该项目由湖北汇圆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具有生产设备100余台(套),年可加工毛竹5万吨,能辐射带动环陆水湖区及幕阜山绿色产业带竹产区10多个乡镇农民增收,促进绿色资源高效利用和环保产业有序发展。
☆盘点
今年来,赤壁市以办好2019“一带一路”国际茶产业发展论坛暨第五届中国茶业大会为总抓手,以会促建、以会促变,成效显著。坚持以办会促项目建设,抓好各重点项目建设;以节会促城乡面貌改变,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加强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以节会促干部作风转变,加强干部政治、纪律、作风教育,不断巩固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同时进一步畅通民意渠道,倾听群众呼声,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深入推进枫桥式派出所和枫桥式乡镇创建,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安全感、满意度。
☆评点
投资对经济增长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今年以来,赤壁市全面实施“1356”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不断深化“三抓一优”,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其中,“扩大有效投资”是其亮点之一。具体做法是:突出工业抓投资,元至9月累计签约项目99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95.96亿元;补齐城乡短板抓投资,实施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停车场、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等一批补短板工程。
从赤壁的实践来看,扩大有效投资,关键在“精准发力”。也就是,既要选准领域和项目,切实补短板、强基础,又要提高投资的效益,重点用于基础设施项目,做到重点突出,不搞“大水漫灌”。

☆亮点
该项目位于崇阳经济开发区机械电子产业园,主要生产高低频变压器骨架、SMD骨架及相关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器、计算机、网络通讯等高新技术领域,长期与美的、奥克斯、尹戈尔等国际知名电器品牌合作。
该项目由森永湖北乘用车配件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主要生产汽车座椅套、头枕套、门饰板及其他内饰件,为广州森六、丰田通商、东莞井上等多家大型汽车零部件厂家供货,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亿元。
该项目由湖北众盼科技包装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7.8亿元,新建了全市规模最大、产能最高的自动化瓦楞纸板生产线2条,购置全国第一台数码印刷机,建设同行业领先的多色印刷染色生产线7条套等,项目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可实现10亿元。
☆盘点
崇阳县围绕“工业崛起”,持续深化“三抓一优”,坚定不移扩增量、活存量、增效益,实现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目标。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坚持创新大员招商、产业集群招商、以商招商等有效方式,不断扩增招商量。坚持盘活培育存量,扎实推进腾笼换鸟、企业孵化、工业技改等工程。坚持优化园区功能,加快推进“绿化、亮化、净化、功能化”建设,全面跟进医院、学校等生活配套设施,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坚持优化营商环境,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创新“511”服务模式,设立企业“宁静日”制度,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评点
实绩源自实干。今年以来,崇阳县把“工业崛起”作为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举全县之力抓招商、抓培育、抓推进、抓服务,实现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崇阳的主要做法是: 创新思路抓发展,突出工业经济的“含新量”、“含绿量”、“含金量”,走出一条生态保护、工业发展双赢之路;真金白银扶项目,解决企业融资难,让工业企业发展无“断炊”之忧; 全心全意优环境,给每个项目安排结对服务的“保姆单位”。
崇阳的实践证明:创新思路就有出路,真抓实干赢得实绩。

☆亮点
该项目主要生产汽车精密模具和高档家用电器精密模具,致力于机械设备、五金模具、刀具、治具等销售及维修,五金配件、电子产品及配件销售和售后服务,磨具、磨料、研磨材料、五金交电的生产销售。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8000万元。
该项目位于通城县坪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引进了世界一流的生产和检验设备。主要从事电路板专用硬质合金微型PCB钻头,PCB铣刀的开发、生产及销售,产品精确性高,耐磨性好,广泛应用于电路板、电子、SMT、CNC、模具等行业。
该项目位于通城县石南砂布小镇,总投资1.16亿元,于2019年4月份开始建设,购置了国内行业先进设备320台(套)。项目建成后,可年产棉纱6000吨、棉布1100万米,新增年产值2亿元。
☆盘点
今年来,通城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紧盯脱贫摘帽主要目标,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坚持项目为王举措不松劲,全县经济社会平稳竞进,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该县坚持在“多谋项目”上下功夫,开放创新招引项目,围绕精准扶贫、人居环境整治等中心工作谋划建设项目,抢抓“十三五”修编、“十四五”筹备等机遇争取项目。坚持在“快推项目”上下功夫,以项目为中心,让人员、资金、政策、时间等资源跟着项目走,不断增大事业发展加速度。坚持在“优化环境”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审批立项、解决问题等办事速度,积极破解服务项目中的痛点、难点。
☆评点
改革进入深水区,尤要充分发挥改革精神,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勇气开拓奋进。
敢啃改革“硬骨头”,产业变成“聚宝盆”,确保如期“摘穷帽……今年以来,通城县紧跟省、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瞄准脱贫摘帽目标,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铆足干劲深化“三抓一优”,以“改革”为引擎,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高开稳走”的良好态势。
通城的实践表明,始终保持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是推动发展的重要法宝。在遇到发展困难之时,尤其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