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政府信息公开

  • 在线服务

  • 公众互动

  • 投资咸宁

  •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正文

    2019年全市经济运行综述

    索引号 : 文       号 :

    主题分类: 发文单位:

    名       称: 2019年全市经济运行综述 发布日期: 2020年11月17日

    有效性: 发文日期:


    2019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的重大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优化营商环境,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确保全市经济基本面保持稳定。全年经济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稳中有转的发展态势。

    一、全市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稳中有转

    (一)经济运行基本面稳定

    1.经济增长处于合理区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594.9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简称可比增长,下同)8.1%。增幅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处于全省市州前列,全年均保持8%以上的稳定增长。从产业看,各产业均取得不同发展。第一产业完成200.00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完成704.90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完成690.08亿元,增长8.8%。

    2.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3万人,与2018年相比多增0.4万人。

    3.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总体可控。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7个百分点,总体属于温和上涨区间。八大类价格指数“六增二降”,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最快,同比上涨了6.3个百分点。

    (二)稳的态势在巩固

    1.农业基石稳。在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加快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生产效益提高的情况下,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3.6%,保持稳定增长。从主要产品产量看,除粮食产量116.45万吨、肉类产量18.98万吨及生猪出栏187.77万头比上年略有下降外,在其他农作物和渔业等行业的支撑下,农业发展基石稳定。其中,茶叶产量达到5.7万吨,蔬菜产量达到252.33万吨,均比上年有所增长;水产品产量21.76万吨,同比增长3.6%。

    2.工业支柱稳。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609.17亿元,可比增长9.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一季度末以来一直保持了9%以上的较高增长速度。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近90%的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5%,工业支柱的稳定增长确保了全年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

    3.服务业增速稳。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8%,比GDP增速高0.7个百分点,保持了和第二产业8.9%的均衡增长。其中住宿餐饮业、其他服务业分别增长10.3%和10.7%,分别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1.5和1.9个百分点。

    (三)进的势头在深入

    1.投资增速改进。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7%,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从产业投资看,第二、第三产业投资增长快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增长8.9%,其中制造业增长16.6%,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17.1%,其中基础设施增长21.0%,分别比上年提高5.6和6.4个百分点。

    2.消费升级提进。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23.10亿元,增速由年初的10.5%逐步爬升到12%,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在限额以上商品销售额中,化妆品类和金银珠宝类等升级类消费同比增长29.4%,体育娱乐用品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等休闲娱乐类消费增长23.7%,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72.2%,消费结构逐渐升级。

    3.出口结构跟进。全年进出口总额完成63亿元,同比增长71.6%。其中出口56.10亿元,增长84.8%。全年机电产品出口26.18亿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6.7%,比上年提高11.6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电器产品出口14.81亿元,占出口总额比重比上年提高11.2个百分点。

    4.市场主体增进。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3.06万户,同比增长16.4%,增幅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5.6万户,增长44.9%,比上年提高34.4个百分点。

    (四)转的动能在集聚

    1.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全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5:44.2:43.3,第三产业占比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农业种植结构优化。全年优质稻种植面积、稻虾种养面积分别为120万亩和43万亩,分别比上年增加10万亩和5万亩。 低质低效早稻种植面积同比减少4.6万亩。工业高层次技术型行业占比提升。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4个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9.6%。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经营性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可比增速分别为9.7%和15.8%,增幅分别高于第三产业0.9和7.0个百分点。其占第三产业比重持续提升,经营性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分别达到6.9%和22.5%,比上年分别提高1.6和0.8个百分点。

    2.财政收入质量提高。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4.62亿元,税收收入完成66.71亿元,占比由上年的68.1%提高到70.5%。税收贡献进一步增强,增值税、改征增值税及企业所得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提高到57.4%。其中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33.6%,比上年提高28.3个百分点。

    3.居民收入增长高于全国、全省。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93元,同比增长9.5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91元,增长9.4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51和0.3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91元,增长9.76%,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16和0.36个百分点。

    4.高质量发展成果巩固。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239.3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5%,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46元,比上年下降0.73元。全年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69.6%,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20.7%。

    二、经济趋稳中三大隐忧不容忽视

    (一)工业企业下行压力大

    工业企业下行压力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近年来市场需求不足、成本上升等因素导致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减缓。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3%,比上年回落10.2个百分点,是近三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从行业内部看,主要是在工业企业中占大头的传统行业增幅回落较多。如: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主营业务增速同比回落29个百分点,纺织服装服饰业回落26.5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回落19.8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回落3.7个百分点,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回落3.3个百分点。在40个工业行业门类中,有25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回落。二是工业企业结构不优导致利润总额增速减缓。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比上年回落35.2个百分点,其全年增速趋势类似于抛物线,起伏较大。在40个工业行业门类中有23个行业利润总额增速回落。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速同比回落137.9个百分点酒,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回落121.6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回落29.6个百分点,纺织业回落20.9个百分点,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利润总额回落6.6个百分点。我市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多,工业企业结构不优,难以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体现在数据上就是效益有所下滑。

    (二)消费需求较为疲软

    从全年走势看,尽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和去年相比没有明显回落,但从限额以上商品销售额来看,消费市场整体较为疲软。全年限额以上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1.9%,比上年回落2.8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及制品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粮油食品类和汽车类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10.4、6.4、4.6和1.7个百分点,而这四类商品占限额以上商品销售额的比重达到70%以上,影响了整体限额以上商品销售的增速。这说明前两年增长较快、对消费拉动作用较大的汽车、建筑及装潢材料等消费品市场已渐趋饱和,而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升级又没有形成,造成消费市场较为疲软。

    (三)房地产市场渐冷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7.4%,连续3个月负增长,且下降幅度逐渐加大。与此同时,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仅增长1.5%,比上年回落20.7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15.2%,比上年回落37.2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速自下半年以来就呈现出逐渐回落的趋势。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这年,要确保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要确保是脱贫攻坚战的达标,既是决胜期,也是攻坚期。我们要继续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总目标,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努力确保全市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